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,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

虛擬女友亦能摸!新研究登上Nature,頭號玩家場景實現(xiàn)

新聞 人工智能
來自香港城市大學&西北大學的研究者用一組皮膚貼片系統(tǒng),不僅能讓你感受到遠方親人的撫摸,也能讓你撫摸到遠方的親人。

本文經(jīng)AI新媒體量子位(公眾號ID:QbitAI)授權(quán)轉(zhuǎn)載,轉(zhuǎn)載請聯(lián)系出處。

還記得《頭號玩家》中,男女主角在虛擬世界中約會的場景嗎?

女主只是輕輕地撫摸了一下,男主瞬間就感到了一股“電流”觸達全身。

他已經(jīng)傻傻的分不清虛擬世界與現(xiàn)實世界了。

[[283233]]

雖然電影中的VR設(shè)備已經(jīng)不再新鮮,但是這種觸覺看起來還是非??苹?,看上去沒有10年20年研究很難實現(xiàn)。

但現(xiàn)在,我們可能不必等那么久了。

來自香港城市大學&西北大學的研究者用一組皮膚貼片系統(tǒng),不僅能讓你感受到遠方親人的撫摸,也能讓你撫摸到遠方的親人。

虛擬女友亦能摸!新研究登上Nature,頭號玩家場景實現(xiàn),不用插電

當然,VR游戲中的人和物也能感受感知到。

看到這里你是不是有啥大膽的想法了?日本有個游戲叫VR什么友?

而且這套裝置完全無需復雜的插線供電,僅需無線信號就能驅(qū)動,輻射強度也在美國FDA規(guī)定的范圍內(nèi),無需擔心安全問題。

這一研究也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。

無線供電操控,實現(xiàn)毫米級觸覺反饋

虛擬女友亦能摸!新研究登上Nature,頭號玩家場景實現(xiàn),不用插電

皮膚是一種神奇的生物系統(tǒng),表面布滿了傳感器,人類和外界的物理接觸,全靠它們了。

為了讓皮膚感受到觸覺,團隊開發(fā)了數(shù)百個功能組件,最核心的部分是執(zhí)行器。

每個執(zhí)行器,僅重1.4克,直徑12-18毫米 (指甲大小) ,厚度2.5毫米。由兩個部分組成,一是密封在丙烯酸基料里面的銅線圈,二是安裝在聚合物上的永磁體。

當有電流通過線圈時,磁體就以和電流相同的頻率振動起來,對皮膚上面不同的點施加壓力,讓不同的位置產(chǎn)生毫米級的觸覺反饋,于是皮膚便有了觸感。

在他們的研究成果中,單塊皮膚中排列32枚執(zhí)行器,而且可以分開控制,來產(chǎn)生更加精細化的觸覺反饋。

這些組件,都收納在了厚度為3毫米、由硅膠覆蓋的合成橡膠薄層中。

虛擬女友亦能摸!新研究登上Nature,頭號玩家場景實現(xiàn),不用插電

不僅透氣,而且也能重復使用,就算彎曲甚至扭曲也不會影響功能實現(xiàn)。

更為重要的是,這個組件中還有芯片級的集成電路和天線,使它可以無線操控和供電。

這就解決了當前所有同類設(shè)備被電線束縛的尷尬境地。

根據(jù)論文中披露的數(shù)據(jù),無線信號的傳輸范圍是直徑一米,比之前最先進的技術(shù)范圍擴大了10倍。

虛擬女友亦能摸!新研究登上Nature,頭號玩家場景實現(xiàn),不用插電

而且,驅(qū)動執(zhí)行器的能量也不算高,只需1.75毫瓦的功率,就能引起明顯的振動感覺。

而一般以直流電驅(qū)動的執(zhí)行器,需要大約100毫瓦的功率,才能產(chǎn)生相同水平的振動。

如此設(shè)備,應(yīng)用范圍也不僅僅限于VR領(lǐng)域。

在論文中,他們也對這個系統(tǒng)進行了測試,進一步展現(xiàn)這個技術(shù)在實際應(yīng)用中的可能性。

在第一個實驗中,是一個女孩和祖母進行視頻通話的場景,她只需要觸摸屏幕,祖母就能夠通過手臂上的設(shè)備感知到了孫女的撫摸。

虛擬女友亦能摸!新研究登上Nature,頭號玩家場景實現(xiàn),不用插電

第二個實驗中,是一位下臂截肢的男人,上臂上貼上片,用一個有機械手的假肢抓住物體的時候,感受到了自己的確是在用手抓住物體。

虛擬女友亦能摸!新研究登上Nature,頭號玩家場景實現(xiàn),不用插電

第三個實驗中,一個人在玩格斗游戲的時候,身上貼上片,當自己在游戲中的角色被攻擊的時候,自己相應(yīng)的部位也能夠感同身受。

虛擬女友亦能摸!新研究登上Nature,頭號玩家場景實現(xiàn),不用插電

34名合作者,兩位一作來自中國

這個研究一共有34名作者,橫跨機械工程、材料科學、生物醫(yī)學、物理和化學等多個領(lǐng)域。

虛擬女友亦能摸!新研究登上Nature,頭號玩家場景實現(xiàn),不用插電

根據(jù)EurekAlert報道,整個團隊用了大約兩年的時間才研發(fā)出了這個裝置。

有兩個共同一作,分別是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的于欣格和解兆謙。

除了香港城市大學之外,他們的研究單位還有大連理工大學和西北大學。

于欣格現(xiàn)在是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(yī)學工程系助理教授、博導,2009年本科畢業(yè)于電子科技大學。

[[283237]]

2009-2015年,在美國西北大學與電子科技大學聯(lián)合培養(yǎng)攻讀博士。

解兆謙,2013年從大連理工大學博士畢業(yè),之后西北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,現(xiàn)在就職于香港城市大學擔任研究員。

[[283238]]

研究的通訊作者也有兩位,分別是西北大學的黃永剛教授和John A. Rogers教授。

其他的研究人員,分別來自于美國的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-香檳分校、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亞利桑那大學、英國布里斯托大學、清華大學及山東大學等。

研究還在完善中

首先,人類的皮膚可以探測到亞毫米級的觸摸感,但設(shè)備中的執(zhí)行器直徑12-18毫米,厚2.5毫米,相比之下還有不小差距。

他們提出了一種小型化設(shè)備的方法,經(jīng)過仿真測試后,他們認為可以將執(zhí)行器的直徑和厚度減少十倍和三十倍。

其次,每個執(zhí)行器由一組大約為5毫安的電流驅(qū)動,比消費級電子產(chǎn)品高,而且沒有辦法更好散熱,也會影響性能和用戶體驗。

最后,盡管優(yōu)化后的執(zhí)行器只需要1.75毫瓦的電力,但整體上電力消耗也很大,想要持續(xù)無線地操控這個平臺,應(yīng)用到實際中還有不少困難需要克服。

不過就算存在諸多待完善的空間,但Nature上的這篇研究,也描繪出了一種新的可能性:

真正VR體驗,已經(jīng)不再只停留在斯皮爾伯格電影中了,不是嗎?

不僅僅是科幻電影,對于整個VR產(chǎn)業(yè)的發(fā)展,也會產(chǎn)生極大的影響。

至少從VR游戲的交互性上,將會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。

說到這里,真的不得不提隔壁島國的那些VR游戲,加入了這一技術(shù),那還了得?你怎么看?

論文鏈接:
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86-019-1687-0

 

責任編輯:張燕妮 來源: 量子位
相關(guān)推薦

2022-04-21 14:54:12

電力技術(shù)Nature

2020-01-16 15:57:36

AI 數(shù)據(jù)人工智能

2022-03-28 13:25:42

AI扶貧機器之心

2021-10-15 10:17:24

技術(shù)針灸Nature

2018-09-29 08:56:23

VRMagic Leap虛擬現(xiàn)實

2018-05-23 08:28:39

2010-09-27 10:25:10

虛擬備份

2021-12-07 09:46:39

AI 模型人工智能

2022-09-22 15:23:27

3D打印技術(shù)

2023-12-03 22:08:41

深度學習人工智能

2024-07-10 13:20:45

2023-09-28 12:09:42

2018-08-07 11:06:09

軟件定義存儲

2022-12-08 14:12:24

研究Nature

2022-07-12 14:56:30

AI模型研究

2019-08-19 09:03:57

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技術(shù)

2021-12-31 14:30:30

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技術(shù)

2020-09-03 14:09:43

量子芯片計算

2020-09-17 14:28:50

NumPyPython數(shù)據(jù)
點贊
收藏

51CTO技術(shù)棧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