閑扯Oracle SQL語句解析步驟
Oracle還是比較常用的,于是我研究了一下Oracle SQL語句,在這里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,希望對大家有用。我們都知道在Oracle SQL語句在執(zhí)行之前都需要經(jīng)過解析,這里面又分為軟解析和硬解析。那么這兩種解析有何不同之處呢?它們又分別是如何進行解析呢?Oracle內(nèi)部解析的步驟又是如何進行的呢?下面我們就這些話題進行共同探討。
在Oracle中存在兩種類型的SQL語句,一類為DDL語句,他們是從來不會共享使用的,也就是每次執(zhí)行都需要進行硬解析。還有一類就是DML語句,他們會根據(jù)情況選擇要么進行硬解析,要么進行軟解析。在Oracle 8i OCP教材的023中1-12有說明SQL語句的解析步驟,當一條SQL語句從客戶端進程傳遞到服務器端進程后,需要執(zhí)行如下步驟:
◆在共享池中搜索 SQL語句的現(xiàn)有副本
◆驗證 SQL 語句的語法是否準確
◆執(zhí)行數(shù)據(jù)字典查找來驗證表和列的定義
◆獲取對象的分析鎖以便在語句的分析過程中對象的定義不會改變
◆檢查用戶訪問引用方案對象的權限
◆確定語句的最佳執(zhí)行計劃
◆將語句和執(zhí)行計劃載入共享的 SQL 區(qū)
這個先入為主的概念一直占據(jù)著我的腦海,我認為硬解析就是上面幾個步驟。相對于硬解析,軟解析的步驟就是上面第一步找到現(xiàn)有SQL語句的副本后,只需要驗證用戶是否有權限執(zhí)行就是了,這樣省略上面好幾個步驟,相對硬解析來說性能開銷就非常小了。即使是在論壇上和大家討論時,我也一直堅持這個看法。直到前一天看了Tom的《Effective Oracle By Design》中關于語句處理的章節(jié)后,我才知道這個自己一直堅持的觀點事實上是錯誤的。
事實上,在Oracle SQL語句的解析步驟如下:
1、 語法檢測。判斷一條Oracle SQL語句的語法是否符合SQL的規(guī)范,比如執(zhí)行:SQL> selet * from emp;我們就可以看出由于Select關鍵字少了一個“c”,這條語句就無法通過語法檢驗的步驟了。
2、 語義檢查。語法正確的SQL語句在解析的第二個步驟就是判斷該SQL語句所訪問的表及列是否準確?用戶是否有權限訪問或更改相應的表或列?比如如下語句:
- SQL> select * from emp;
- select * from emp
- *
- ERROR at line 1:
- ORA-00942: table or view does not exist
由于查詢用戶沒有可供訪問的emp對象,因此該Oracle SQL語句無法通過語義檢查。
【編輯推薦】